生技大淘金 16家績優生 一年賺得比一年多
《理財周刊》=文/高永謀(更完整內容請詳閱本期《理財周刊》)
最新《理財周刊》雜誌封面。

 《時代雜誌》預估,在2020年時,主導全球產業將由資訊轉為生技產業,同一時間台灣的生技業也日漸被看好,其平均本益比甚至高達24.9倍,本刊精選4家各擁江山的生技公司,其亮麗表現證明台灣生技產業的旺盛潛力

佛家說,生、老、病、死,乃人間四苦;然而,在當下投資者的眼中,生、老、病、死,都蘊含無限商機,屬於生物科技產業的商機

2006年底,巴菲特喊進生技股,他所主持的柏克夏‧海威瑟(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今年持有健康照護產品大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股數,從2410萬股激增至4870萬股,增加超過1倍,更購進48萬8千5百萬份法國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所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

生技將取代資訊業

巴菲特掀起了全球投資生技股的風潮,這股風潮現在也吹進了台灣。在今年,企業家如郭台銘、名人如蔡英文,紛紛投入生技產業,使得台股中的生技類股,股價同樣活蹦亂跳,以儲存臍帶血起家的訊聯從興櫃上櫃,更見證了生技股熱絡的程度,7月26日掛牌當天,訊聯股價掛牌價23元,最高衝至229元,也就是說,每個買到訊聯股票的投資人,1張股票就可獲利新台幣20萬6千元。

生技產業前景看好,創投業者嗅覺更敏銳。根據創投公會的統計,2005年,台灣創投界投資生技產業,案件數有35件、金額為8.6億,到了2006年,案件數增至55件,成長幅度超過57%,金額增至14.5億,成長幅度也超過40%,成長的速度相當驚人。

台灣關於生技產業的研討會,也越來越多。在9月28日,中研院與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便在台北市召開生物科技研討會,目的乃尋求與創業者合作的機會。同一天,為了因應越來越多生技廠商進駐南科,經濟部所屬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也在南科設立據點;南科為台灣規畫8個生技園區之一,目前進駐的生技業者已有17家,根據南科管理局的報告,3年來營業額成長都超過30%。

本文引自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