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小妹大
作者: 陳文茜/著
出版社:時報出版
關於這本書,文茜是這麼說的:「我的一生,總是坐在觀眾席時,想上台當演員;上台演戲時,又想溜回觀眾席。

  在政治圈中,我總是想當個書寫者。政治搞瘋的時刻,特別愛抓著筆,彷彿惟有那一刻,當腦中事物透過筆尖,一筆一劃刻下來時,才能相信自己真能在政治的漩流裡,緊緊掌握人生。但東西寫多了,東一篇、西一篇,幾年來筆下被我同情、批評或歌頌的不盡其數,結仇過多到出門被暗殺,可能都破不了案的境界。但仔細反省,這些言論對世界的影響卻似乎是零。有段時間我停了《商業週刊》的專欄,覺得自己持續的書寫,像極了狗吠火車,那樣的心情,讓我又想從觀眾席裡丟下書寫的筆,跑回台上去當演員。

  不知道該說是荒唐、是錯亂、還是熱情,我彷彿是個不存在的騎士,常常沒緣由地把自己切成兩半。荒涼戰場上,當每個士兵已成了傷兵倒在血泊中,我自己卻往往穿著白色的羽毛,準備出征;然而到了一場豪華的宴會,我卻總想著離行百步,與豪華的劍客們道別。

  現在我這位觀眾,似乎又走到了入戲的門口,大門一推,舞台一跳,也不曉得下個等著自己的戲碼會是什麼?

  恐怕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入了一段戲的我,沒過多久,應該會再走回觀眾席。」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薇若妮卡想不開
Veronika Decide Morror
作者: 保羅.科爾賀/著
譯者: 劉永毅
出版社:時報出版
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再領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

  少年時期的保羅‧科爾賀曾因精神疾病三度入院,年少的奇特行為,夢想成為藝術家,1967年他最後一次離開醫院,決心呈現這段經歷。

  薇若妮卡是出生在 slovenia 的年輕女子,芳齡 24。她相貌出眾,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眾多追求者。她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既無太多歡笑,也沒有什麼悲傷,但她是不快樂的。她發現自己日復一日地過著同樣的日子,放眼未來也不見任何新鮮事,只有無窮無盡的枯燥無聊。

  1997 年某個清晨,她決定去死,她認為這個決定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她吞下大量安眠藥,但又在一家精神病院醒來。因為心臟已嚴重受損,她只剩一星期的生命可活。然而就在這裡,她開始思考精神病的定義,以及我們是否有權對那些不合於所謂「正常」定義的人強制用藥。也是在同院的病友身上,在曾受暴力攻擊而自殺的律師、在違抗父命投入藝術的大使之子身上,她首次發現了自己的熱情與好奇心所在。

  虛虛實實,科爾賀製造了一個夢想與真實並存的國度。幻想與夢想,正常與瘋狂,同情與悲傷,追求與死亡,保羅‧科爾賀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生命經歷,讓我們明白即使平淡的生活也有奇蹟。與其說這是一本探討「死」的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生」的哲學之書。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茜小妹大
作者: 陳文茜/著
出版社:時報出版
關於這本書,文茜是這麼說的:「我的一生,總是坐在觀眾席時,想上台當演員;上台演戲時,又想溜回觀眾席。

  在政治圈中,我總是想當個書寫者。政治搞瘋的時刻,特別愛抓著筆,彷彿惟有那一刻,當腦中事物透過筆尖,一筆一劃刻下來時,才能相信自己真能在政治的漩流裡,緊緊掌握人生。但東西寫多了,東一篇、西一篇,幾年來筆下被我同情、批評或歌頌的不盡其數,結仇過多到出門被暗殺,可能都破不了案的境界。但仔細反省,這些言論對世界的影響卻似乎是零。有段時間我停了《商業週刊》的專欄,覺得自己持續的書寫,像極了狗吠火車,那樣的心情,讓我又想從觀眾席裡丟下書寫的筆,跑回台上去當演員。

  不知道該說是荒唐、是錯亂、還是熱情,我彷彿是個不存在的騎士,常常沒緣由地把自己切成兩半。荒涼戰場上,當每個士兵已成了傷兵倒在血泊中,我自己卻往往穿著白色的羽毛,準備出征;然而到了一場豪華的宴會,我卻總想著離行百步,與豪華的劍客們道別。

  現在我這位觀眾,似乎又走到了入戲的門口,大門一推,舞台一跳,也不曉得下個等著自己的戲碼會是什麼?

  恐怕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入了一段戲的我,沒過多久,應該會再走回觀眾席。」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薇若妮卡想不開
Veronika Decide Morror
作者: 保羅.科爾賀/著
譯者: 劉永毅
出版社:時報出版
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再領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

  少年時期的保羅‧科爾賀曾因精神疾病三度入院,年少的奇特行為,夢想成為藝術家,1967年他最後一次離開醫院,決心呈現這段經歷。

  薇若妮卡是出生在 slovenia 的年輕女子,芳齡 24。她相貌出眾,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眾多追求者。她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既無太多歡笑,也沒有什麼悲傷,但她是不快樂的。她發現自己日復一日地過著同樣的日子,放眼未來也不見任何新鮮事,只有無窮無盡的枯燥無聊。

  1997 年某個清晨,她決定去死,她認為這個決定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她吞下大量安眠藥,但又在一家精神病院醒來。因為心臟已嚴重受損,她只剩一星期的生命可活。然而就在這裡,她開始思考精神病的定義,以及我們是否有權對那些不合於所謂「正常」定義的人強制用藥。也是在同院的病友身上,在曾受暴力攻擊而自殺的律師、在違抗父命投入藝術的大使之子身上,她首次發現了自己的熱情與好奇心所在。

  虛虛實實,科爾賀製造了一個夢想與真實並存的國度。幻想與夢想,正常與瘋狂,同情與悲傷,追求與死亡,保羅‧科爾賀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生命經歷,讓我們明白即使平淡的生活也有奇蹟。與其說這是一本探討「死」的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生」的哲學之書。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百萬種死法
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作者: 勞倫斯‧卜洛克/著
譯者: 易萃雯
出版社:臉譜

美國當代冷硬首席大師卜洛克代表作「馬修‧史卡德探索」系列,已堂皇進入正統文學的殿堂。

這可能是閱讀情境最接近台灣現狀的一部推理名著:紐約有八百萬人,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個死法…

 

作者簡介:

勞倫斯‧卜洛克(1938),當代美國偵探小說大師,作品包括四個系列,馬修‧史卡德系列是以紐約一名戒酒中的無牌私探史卡德為主。卜洛克的偵探小說曾獲多次偵探類文學獎,包括「愛倫坡獎」等獎。他在1994年獲得「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