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Sam上下論古今


以漫畫「沈默的艦隊」而出名的日本漫畫家川口開治可說是當今日本政治與軍事漫畫界的龍頭,然而在背景設置於後冷戰時期的「沈默的艦隊」漫畫中,提到中國的篇幅並不多,不過在聯軍的艦隊中出現了中共的漢級潛艦應該讓各位讀者感到印象深刻,當然更別說一大群機車騎士在臺北聲援漫畫主人公海江田的劇情,然而在2001年出版的「次元艦隊」以及2004年出版的太陽默示錄中,大陸與台灣都成為了主要場景。 

次元艦隊 

        在科幻漫畫次元艦隊的故事背景中,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級驅逐艦未來號在參與美日聯合軍事演習時遭遇意外而返回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中途島海域,並且搭救了帝國海軍通訊科情報參謀草加拓海,隨後這名被救回的海軍情報官在得知日本戰敗的命運之後便開始了一系列企圖更改歷史的計畫,而其中中國也並沒有被畫在他的全盤戰略之外。

         在故事中,草加拓海從未來號的資料庫中得知中國東北有大慶油田的存在之後,便起了開挖油田好讓日本得以取得足夠的石油支援,因此便可放棄進軍東南亞的「南進政策」,進而可以減輕美日衝突,為日本與美國的和談與早日結束戰爭爭取更為有利的條件,然而大慶油田日後的發現點安達在戰時的所在位置卻位是當時731部隊實驗航空兵器(跳蚤炸彈)的特殊演習地區,因而要求滿洲石油株式會社進行開挖是難上加難。

         此外為了壓制好戰的關東軍,草加還策劃了一系列針對皇帝溥儀的刺殺行動,漫畫中甚至難得一見的出現了滿洲國軍航空隊的一式戰鬥機「隼」在安藤隊長的駕駛下於滿洲國建國10週年的典禮上攻擊溥儀的劇情,而無論未來號船務長角松洋介如何拼了命拯救溥儀以阻止草加改變歷史的行動,都無法阻止最後草加親手奪走溥儀之命改變歷史的劇情。

         比較起漫畫「龍」的女性作者村上紀香,川口雖然也將故事的焦點擺在滿洲,然而他的右翼色彩卻突顯了許多,首先川口開治所塑造的主角草加拓海認為,如果刺殺軟弱的溥儀成功並拉拔溥傑繼任為新任皇帝,滿洲國便能擺脫關東軍的統治,而更擁有獨立意識的溥傑便能夠在掌握實權之下願意與日本進行合作,而國際勢力也將不再視滿洲國為日本魁儡,從而不但能夠取得大慶油田,更能減少日本與英美蘇各國之間的矛盾。

 在探討滿洲國軍航空隊時,他還刻意製造了趙中尉這名滿洲籍(華藉)飛行官,並突顯日本、朝鮮與滿洲飛行員和樂共處的畫面來塑造「五族共和」的景象,儘管個別的類似案件可能發生於滿洲國軍航空隊內,然而事實上日本人並不信任滿洲或朝鮮藉的飛行員,也因此重頭到尾這支隊伍都是在日本人的牢牢掌控之中,直到日本投降時,都還是在第2航空軍的編制當中(註一)。

         另外當安藤隊長刺殺溥儀失敗而迫降於中國東北的時候,川口又安排了安藤的隼因燃料不足迫降於滿洲的鄉下,最後由一對老夫婦收容,起先老夫婦還以為安藤是從哪支軍閥的部隊出來的,然而當得知安藤是來自於滿洲國的日本飛行員之後,老夫婦表示只要誰能夠讓老百姓日子過得好,誰來統治都是一樣的,儘管這確實是當時中國人民的生存之道,但是也刻意告訴讀者東北的軍閥統治是在日本協助建立滿洲國之後才消除的。

         除了日本人時時刻刻不忘的滿洲之外,關內的中國也並沒有被川口給疏漏,在故事中南京居然成為了草加取得鈾235後的生產與轉運站,在「918事變」的製造者石原莞爾的協助下,草加等人請來了物理學家倉田萬作在南京試圖生產原子彈以用於馬里亞納戰場上好讓美國在知道原子彈的威力之後願意與日本展開和彈,當然未來號艦長梅津三郎與主角角松洋介也在日本海軍上海陸戰隊情報官如月克已的協助下前往攔截。

         然而最後梅津與如月攔截倉田的行動依然失敗,梅津更被日本軍隊視為抗日份子而遭到三八式步槍射殺,最後的結果是石原與草加順利取得了鈾235,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了讓冷戰的局勢提早在遠東爆發,好製造美國拉攏日本做為戰略夥伴的機會,石原又親自前往延安會見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表示願意提供中共武器協助推翻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也讓日本自中國戰場的泥沼脫身。

         在漫畫中,周恩來、劉少奇與朱徳等中共領導人還為了是否要與日本合作進行過了一翻糾紛,然而在毛澤東得知日本機動艦隊即將發動印度洋海戰,攻擊吉大港並砍斷英美的援蔣路線之後,便決定親自接見石原商討東京與延安的合作事宜,而最後當然被石原視為「北山還要高」的毛澤東同意了石原的合作計畫,以便為日後自己奪取中國政權鋪路。 

        其實在現實的1944年,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鈿俊六也確實有過與延安接觸的計畫,然而其目的卻沒有漫畫中的石原來得更有戰略觀,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沒有本錢再來搞什麼攻擊印度洋的作戰計畫或著是與八路軍聯合夾擊重慶了,此時的日本只是希望能夠透過延安來與蘇聯進行談判,好讓蘇聯協助日本在更有利的情況下來與美軍進行和談而已。 

        當然在故事中,川口開治對於日軍的裝備都描述的還算有些考證,但是對盟國的裝備塗裝卻是有相當多的問題的,而且八路軍的士兵所穿的居然還是工農紅軍時代的制服,而非抗戰爆發後的灰藍色西北軍系統的軍服,帽上所戴的也不是青天白日徽而是紅色五角星(國共合作抗日之後中共改用青天白日帽徽),這點上川口還比不上村上紀香的考據更為嚴謹。

         此外,川口開治的漫畫也對中國戰線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分析,內容將中國區分為蔣介石國民政府、毛澤東延安當局以及汪精衛的中華民國政府3個勢力,顯然汪精衛政權在川口眼裡是中國的正統政府,而被稱為「重慶軍」的國軍卻變成擁有美製坦克與飛機卻作戰意志不堅的豆腐軍,也讓人感到嘖嘖稱奇,事實上除了中國駐印軍之外,在中國境內作戰的國軍又哪裡有取得到過美製的坦克呢?

         另外談到中國戰區時,內容還提到了進入1943年之後國民政府的軍隊與日軍已經沒有任何激烈的戰鬥爆發了,看來川口開治雖然有來台灣收集資料,但是他卻完全不知道1943年就有鄂西會戰與常德會戰兩項規模龐大的戰鬥,而且兩場都是以中日兩軍傷亡慘重的代價而結束,而發生於4月份的鄂西會戰更是以日軍兵敗收場,川口實在是不該在漫畫中下如此片面的定論。

        此外川口的漫畫中也描寫到了許多大家所不知道的史實,其中有提到印度國民軍領袖錢德拉.鮑斯也與毛澤東一樣成為了草加拉攏對抗英國的對象,而這為鮑斯在史實中是在日本戰敗搭機逃亡時於台灣墬機而亡,並且撞入位於現圓山大飯店地址的台北神社,而神社內所供奉的正包括了乙未年戰役的征台大將軍北白川宮能久,也算是與台灣扯上了一些關係。

 太陽默示錄

        如果在次元艦隊中中國扮演的只是配角的角色的話,那在太陽默示錄中,台灣無疑是整個故事的主要背景之一,故事描述21世紀初日本遭遇世紀大地震而一分為二,許多難民移居世界各地,而漫畫主人公柳舷一郎便是移居到台灣淡水難民營的日本人之一,而川口開治在漫畫中也將台北市畫的相當出色,中正紀念堂、總統府、士林夜市與捷運站也都畫的相當逼真。

         不過,可能因為作者是日本人的關係,漫畫中的台灣社會已經沒有了藍綠鬥爭與統獨糾紛,大家都已經以台灣人稱呼自己,統獨議題已經完全消失,台灣好似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只差沒有換國旗而以,然而書中出現的國軍AH-1W眼鏡蛇直昇機上所寫的也不再是「陸軍」而是「Chinese Taipei」也讓人感到相當的耐人尋味,到底川口開治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不過作者也在故事中安排台灣有「親日派」以及「仇日派」兩大派系,「親日派」以總統蔡慶鈴為首,而「仇日派」則是以右翼政客與軍人為主,也以相當另類的手法外加台灣人對日本的不同態度來區分當今台灣的政治生態,也是相當具有創意的手段,此外80000多名日本難民在台北遊行並且進入中正紀念堂(書中以蔣介石公園稱呼)爭取權益以及軍隊出動鎮壓的畫面也讓筆者回想起了兩年前410大遊行的情形。(註二)

   當然,川口開治在故事內容中不忘強調台灣社會的親日色彩,甚至表示台灣是日本發生強震之後,唯一願意收留80000多名西方所不願意接管的低階層日本人民的國家,然而在筆者的觀察,由於台灣街道上到處充滿著日本精美的流行物品,自然會讓許多到台灣的日本人有這種感覺,但是卻很容易被日本人解讀為政治上的親日。

         漫畫中對於日台基層人民的交流也有著相當深刻的描繪,有因為人口壓力過重造成失業問題嚴重而對日本人感到厭惡的台灣人,也有為日本難民說話的幫派小弟與新聞女記者,當然還有在台灣各處製造恐怖攻擊的日本極端民族主義者等等,都刻畫的相當不錯,可見川口開治確實有下了一些功夫,而且據說他也曾經親自到了台灣進行考察,算是有些專業性,可惜小細節依然有錯誤。

         另外川口開治也強調分裂的日本分別由中共與美國接管,以南北韓模式分裂成了南日本與北日本兩個政府,不知道是否又是另外一種中國威脅論(加美國),而柳舷一郎便是日本人最後的「救世主」,然而無論是「次元艦隊」或是太陽默示錄當中都能夠看得到川口開治對於中國的看法都太過於的一廂情願,將中國人二分法的畫作了親日與仇日兩股勢力。

         目前「次元艦隊」與太陽默示錄尚未連戴完成,但是兩本漫畫都提供了我們從日本漫畫家眼中看待中國的機會,也讓我們更能夠了解到底日本人是怎麼看我們的,而當中也確實將我們中國人的一些民族性表現了出來,溥儀的軟弱以及毛澤東的狡詐,台灣內部的親日以及反日兩種不同勢力的對抗,日本人對中國的了解都讓我們感到極為的震撼。

 註一:在次元艦隊中的印度洋海戰篇幅中,川口也特別為英國皇家空軍遠東指揮部設計了一群以飛行精英辛少校為首的印度藉飛行員,而辛少校所駕駛的則是遠東戰區唯一的一架噴火式戰鬥機,辛少校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較趙中尉更為複雜,他被設定成接受英國教育的精英人才,深受英國上司的喜愛,然而他又是親日派印度國民軍領導人鮑斯的朋友,在效忠大英帝國抵抗日軍侵略的同時又不忘為祖國爭取獨立與更高的尊嚴,當然其中也暗示了印度人在英國統治下的無奈,似乎也刻意與「五族共和」的滿洲國制度下的趙中尉進行比較,以區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以及日本如何「推動」滿洲的獨立建國,其中又有多少的政治因素在裡面呢?

  註二:這種二分法在小林善紀的「台灣論」裡面是可以常常見到的,當然川口的右翼色彩並沒有小林來得那麼明顯,不過把日本人視為受害者與被迫反擊者的立場還是表現的相當漏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