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衣著
 
作者:Colin Dexter
譯者:吳幸芬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6 年 08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性格神探莫爾思,再次率領他忠實溫良的部屬路易斯出擊,可惜這回辦的是沒有屍體的少女薇拉莉翹家案,令大神探頗有大材小用的屈辱感。

  失蹤了兩年的薇拉莉究竟是死是活?她周旋在校長菲利森及法文老師艾康之間,究竟是誰安排她的離家,甚至殺了她?最後竟連唯一知道真相的班納也遇害,是誰殺了他?兇手與薇拉莉失蹤事件有關嗎?

  所有的線索都是那麼迷離糾結,就像一團纏繞的線球,線頭不少,卻無一通向終點……這回莫爾思那異於凡俗的想像力與直覺,只為他帶來了接連的打擊與挫敗,差點兒連老臉都要掛不住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少女失蹤並不是一個案子,其實是一個社會病變,甚至最後只是一場悔恨……警方如果往下偵辦,就會發現任何一個城鎮都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失蹤少女也許是嚮往都市,或者是追尋愛情,但她們後來常常墮入追求刺激、嗑藥得癮,進而落入皮條客的手中,成了城市中的妓女、犯罪、以及隨之而來的貧窮……古典推理小說本來並不處理這一類「社會寫實主義」的題材。對福爾摩斯以降的神探而言,「案子」只不過是一個「數學題目」,那是用來施展智力,而不是用來解析社會;同樣的,「壞人」也只不過是猜謎的「謎底」,那是用來猜謎娛樂,而不是用來分析犯罪與社會的「共犯結構」。

  本書作者德克斯特在推理小說史上,並不是一個開拓型的作家,他的特色並不是創造全新的推理小說類型,而是充分而準確地解決了推理小說的當前問題。譬如說推理小說面臨現實性不足的問題,他以更精細的社會描繪做為小說的背景,側面表達了關心又不損娛樂性;譬如說推理小說也被批評過度美化偵探的心智能力,德克斯特則創造了一位並不特別聰明「有效」的神探莫爾思,只是他的辦案習慣不隨規矩,因而在體制中發生特別的力量,而他的種種小缺點,也讓他顯得更符合人性。

  德克斯特是當今堅守本格的謀殺之王,而<<最後的衣著>>雖是他早期的作品,卻不愧是他才華洋溢的成名之作,他面面俱到的特質已在此表露無餘。小說中有社會現實面,有那位內心也有小卑鄙小愧疚的大偵探的精彩描繪,故事佈局峰迴路轉,案情真象一層又一層揭開,有古典格局又有現代風味,真是一位承先啟後的推理小說大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ra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